广西兴安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从20世纪开始,逐步培育出柑桔、葡萄、毛竹等优势种植业。近年来,加大了农业农村领域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兴安农业大县优势条件,着力打造广西葡萄第一县、农旅融合示范县和现代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县,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完成粮食播种47.83万亩、水果种植34.1万亩、蔬菜种植29.78万亩,实现一产增加值75.1亿元,一产增加值增长7%,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和持续向好,为全县“十四五”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地化建设,助推种植产业提质增效
“五一”前后,正是兴安春耕季。兴安县崔家乡高泽村委毛家坪示范点,大型农机在田里往来轰鸣,一幅春耕备耕“实景图”徐徐展开。据了解,两年来,毛家坪自然村通过“小块并大块”,将258块小田地整合变成了49块大田地,大山岭自然村210块小田整合成的39块大田,更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推进,机械化水平和耕种效率得到极大提高。2022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1%,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7%;推广“水稻+”高效粮食生产面积超10万亩,创建水稻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基地22个、示范面积超5000亩。“这些示范基地的形成,不仅规范了农产品技术标准,同时也帮助到农民如何更好地管理农作物,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也为农业产业的转型提供了依据。”兴安县农科所科研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兴安县坚持“生态+特色”的理念,整合资源持续加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通过建设兴安县农科所葡萄新品种种植、兴安镇十月红柑桔种植、高尚镇凤凰村委甜柿种植、溶江镇永安百香果和罗汉果种植、漠川乡富佳园猕猴桃种植、兴安镇石坑村黄金奈李种植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已被自治区认定的示范区共5个,另外,共创建市级示范区2个,县级示范区2个,乡级示范区52个,村级示范区137个,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发展。
田园化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时下,正值农忙季节,走进高尚镇下桥村,一行行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植入田里,随风摇曳展露着勃勃生机,为美丽的乡村披上一袭绿色的新装。兴安县高尚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该镇发挥甜玉米、水稻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优势,以区域内海洋河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银杏之乡”“桂北老家”悠久历史人文为纽带,把农业产业、乡土人文、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融入其中,建设全程机械化“水稻+鲜食甜玉米+菜花”种植基地,建成循环农业示范区、美丽乡村展示区、产业融合典范区和原乡生活体验区,成功打造桂林市五星级金玉粮园田园综合体,走出一条以创建田园综合体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兴安县在巩固提升灵渠秦风田园综合体、陡江古韵田园综合体和金玉粮园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上,抓好水韵华江田园综合体建设,让田园综合体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同时加快规划推进形成红色湘江(海洋河)示范带、古韵灵渠两条示范带和醉美华江漓江源示范区的“两带一区”建设格局,积极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目前全县共创建市级田园综合体3个(其中五星级2个、四星级1个)。
产业化建设,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刚进入夏季,葡萄已经如翡翠碧玉般挂满枝头,远处山脉蜿蜒,山脚下葡萄棚在阳光下闪着亮光——这是该县溶江镇的有150亩左右的葡萄园。“如果没有学习技术,要想管理这么大的葡萄园是非常困难的。”溶江镇五甲村村民张雪峰介绍。据了解,2022年以来兴安县共开展农民科技培训4000余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8万余份,其中举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人数达200人次,服务指导高素质农民980人次、农民专业合作社80个、家庭农场90个、生产大户180个。
同时,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例如以华江瑶族乡为核心,创建毛竹产业联合体,重点发展毛竹精深加工,发展竹、禅文化,带动毛竹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高尚镇为核心,桂林日盛有限公司牵头,组建银杏产业联合体,重点发展银杏产品精深加工。以溶江镇金石片区为核心,桂林兴安鑫鑫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中药材产业联合体,重点发展罗汉果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带动中药材的发展。以界首镇为核心,桂林日盛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柑桔联合体,做好柑桔罐头加工,实现抱团发展,互相促进,共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