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产业是我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重要经济支柱。据统计,2022年广西园林水果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产量达3173.94万吨,其中柑橘、芒果、柿子、火龙果、百香果等种植面积和产量排名全国第一,很多水果配套产业因其而兴、许多农户因其而富。水果在农村有着坚实的种植信心、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我区水果产业发展壮大的底气,是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坚实根基之一。但也要看到,我区水果生产认知度低、销售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直接影响了水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广西作为水果生产大区,解决水果生产存在的问题,创新创优“果盘子”品牌,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建设水果强区的目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需从做好服务、加强营销、培精育优、完善设施、降低成本等方面着手,积极应对、有效引导、同步施策、共向发力。
加强销售信息服务。销售信息连着市场产销两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商业活动的重要元素。农业、商务、供销等部门可借助大数据平台,有针对性地收集消费信息、研判市场需求、及时发布传导,让果农据此安排采摘计划、调整价格预期、合理有序错峰、做好上市准备。这既有利于避免“一窝蜂”式集中采摘而造成劳务需求瞬时大增、人力成本上涨,又有利于避免同类水果过于集中上市造成“滥市”“烂市”。
做优营销拓展渠道。当今的商业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是过去式,营销已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产品效益、提升产品价值、适销对路的重要手段。商务、供销等部门应发挥职能作用,做好水果的消费目标选择、市场定位、供应渠道等营销分析,配合包装、产品形象等外在表现,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矩阵,创新手段开展水果形象宣传、推销推介,提高我区水果的知名度和认知度,群策群力促进水果流通销售。加强水果营销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相互融合的销售网络,多渠道广开销路,努力推动水果销售畅通、畅销。引导农业农产品经营主体发挥信息化程度高、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市场对接,引进大宗水果销售客商大批量外调、外销,让更多水果卖得出、赚到钱。
用好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有效缩短、拉近了商业供需双方的距离,通过电商平台,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便捷获得所需商品,实现消费的需求。因此,可借助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日益便捷的物流网络,做好“互联网+”文章,以现有电商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用好直播带货等销售手段和方式方法推销促销,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激活和促进水果消费,推动水果产业更好发展。
加强管护创优产品。农业生产重在“三分种、七分管”,及时、精细的管护,是创优产品的基础。农业部门可引导农户从小规模、专业化不高的零星分散种植,到逐步抱团协同、联动、合作;从防治、用水、施肥等生产环节各自为战,转向步调一致、同步开展,推动生产管护精细化,这既有利于提高水果品质、品位,产出优品、精品、上品,又有利于做到劳务互帮互助,有效降低管护环节生产成本。农业部门还应有针对性地在降低管护成本、提升水果品质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并加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应对和解决生产标准不一、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
调整结构培优品牌。农业等部门可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综合地理、气候条件和发展空间等因素,因地制宜,结合市场各时段水果供给情况,统筹做好水果种植区域布局、品种分布、上市时间、主打品种等产业规划。创建标准示范园、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等,及时引导果农树立品牌意识、调种效益高的新品种,推动新一轮水果品种结构调整,并做好品种调整技术服务,以改变水果品种单一、品牌不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不利状况。
完善“涉果”基础设施。要实现优质水果摘下能及时卖得出、运得走,及时得到保鲜储藏服务或转入提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环节,需要完善的交通、物流、加工产业链条。应结合当地水果产业发展程度,加大对水果精深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涉及电商产业链项目的规划和政策扶持,提升电商供应链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健全完善适用、合用、好用的鲜果储存、运送等物流设备设施,在群众家门口提供成本低、收费少的公共服务,让果农愿用、能用、爱用,使水果采摘后尽快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尽可能提高水果商品价值、获得更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