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提升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稳定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智能化、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一是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激发农业科研人员潜力。加大农业科技财政支持力度,推动科研机构更专注于攻克农业领域难题。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员参与农业科技研究,激励科研人员创新研发,多出优质成果。二是建立农业技术示范基地,推广成功农业科技经验。通过建设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展示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示范基地应涵盖耕作、种植、养殖等不同农业生产环节,为农民提供可操作的经验和参考。三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加强农业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普及教育,向农民宣传现代农业科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利用农村广播、电视、自媒体、社区讲座等多种传播媒介,传递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激发农民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强化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
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增强农业生产安全韧性。一是提高农机装备生产制造水平。强化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构建完备的研发、制造、推广、使用体系,推进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农机装备在现代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二是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机服务主体优化布局,扩大覆盖范围,鼓励构建多种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促进农业生产关系创新改革,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三是加大农机生产和购置补贴力度。发挥好农机购置与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强优质农机生产企业培育,特别是对短板农机具,鼓励自主研发,加大生产补贴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先进农机装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深化大数据研发应用,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一是推进数字科技赋能农业提档升级。构建农业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安全体系,破解农业数字化过程中的“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农业数据跨区域共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利用效率,降低数据使用成本。二是提升农民数字化水平和能力。建立“三农”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农业数字知识宣传培训,打破“数字鸿沟”,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队伍支撑。三是加强农业数字化建设政策引导。根据农业自身实际和各地农业发展特色,出台加强农业数字化建设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路径,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农业资源投入集约化水平。一是科学布局现代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差异化建设现代农业设施,改造升级和高水平建设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引导设施农业产业科学合理布局,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围绕设施农业结构设计、先进装备制造、专用品种和生产技术研发等关键领域,针对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三是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实现资源集约化高效利用。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探索向盐碱地、戈壁、沙漠开展农业生产的新途径。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集中应用,更新农业智能化设施装备,提升设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水土肥资源高效利用。(作者:黄庆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丽莎,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